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English

打造心理学人才培养重地

科学研究重器、社会服务重镇

立心 明理 好学 笃行

凝心聚力 争创一流

刘华山 | 岁月不饶人,其实我也没有饶过岁月——在王启康先生追思会上的发言

 

从2022年底以来的半个月,我国心理学界度过了一段至暗时期:张厚粲教授、车文博教授、王启康教授、冯忠良教授等大师级的人物相继离世。我们为失去良师而哀痛,为我国心理学事业遭受的巨大损失而深深惋惜。这段日子,我们几乎快要被压抑得喘不过气来。

 

同其他几位老师一样,虽然启康先生享年99岁,是高寿老人,但我们还是对他的离世感到突然和震惊!我们虽然总是说“岁月不饶人”,但会饶过我们熟悉的王老师。王老师在疫情期间和我通过3次电话,每次都要谈上十几分钟,他依然头脑清晰,依然关心大家,打听心理学同仁们的生活状况。这样的健康老人怎么会说走就走呢?由此我认定,启康教授活成个“茶寿”老人,只是一个等待时间证实的预言。    

我是1982年夏天由王启康教授和王道俊教授在我的导师家里动员我来华中师大工作的,在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是我的心理学职业生涯的指路人,是不为过分的。在八九十年代,王启康教授是我们心理学教研室、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的负责人。在他担任湖北省心理学会理事长期间,我曾任过秘书长。平时我们都住在东区,碰面时都会聊上一段。因此我还是有许多就专业问题求教先生的机会。所以无形之中,我也就私下把自己忝列在王先生的弟子之中了。    

从王先生离世后的这几天,我又翻了翻自己在2013年王启康先生九十华诞庆祝会上的发言。当时我提到从四个方面向王先生学习治学和为人:    

一是理论研究上的“宏观审视+精细加工”的治学功夫;    

二是独立思考,言前人之未言的学术智慧和勇气;    

三是对前人理论与研究既有否定也有肯定、既有批判也有立论的辩证态度;    

四是视学生为朋友的平等观念。    

在这个追思会上我还要谈几点零散的想法。    

第一是王启康先生既有敦厚温柔、和若春风的气度,也有明辨是非、不随流俗的认真。    

第二是王启康先生的对心理学理论建设的贡献应该高度珍视和认真学习。他对心理学中自我、道德自我、社会报应、宗教需要、直觉、灵魂、教育主体等问题都有相当精辟的论述,与那些热心于生造新名词、浅尝辄止的“快餐”式研究成果大相径庭。他的研究成果将成为心理学知识宝库中的宝贵财富。    

第三是王启康先生“生命不息、笔耕不止”的探索精神。他在80岁以后还在表发论文。他的研究生涯特点是“一年一论文”,慢工出细货;但集腋成裘,终于聚成了厚厚的一本“格心致本”巨著。作家木心说过一句话:别人都说“岁月不饶人”,其实我也没有绕过岁月。这句话也是对王老师学术生涯的写照。    

愿王先生家属节哀顺变,多加保重!    

王先生精神永存,王先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02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