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English

打造心理学人才培养重地

科学研究重器、社会服务重镇

立心 明理 好学 笃行

凝心聚力 争创一流

龙立荣 | 怀念我的楷模王启康先生二三事!

在王启康老师90寿辰上,我大胆地预测,我们会为王先生做百岁寿辰,非常遗憾,2023年1月13日早晨7点,老人家爽约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让我们没有心理准备!先生千古!

我上大学本科的时候,尽管王老师正式给我上课不多,那时王老师已经快60岁了,但后来我攻读研究生、参加工作,接触自然多了起来,先生给我的帮助、提携历历在目,他的慈祥、温和、友善、简朴、平易近人的为人风格,以及进取、学无止境的事业心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因为工作和科研的关系,加上物理距离也很近,我和王老师有过一段近距离的交往。经常在我遇到工作上的烦心事和研究上的困惑,就会约到王老师家里讨教,他总是不厌其烦、诲人不倦。老先生总是在我失落的时候引领为走出阴霾;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给我指点迷津;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温暖的援手。

我的硕士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由于得到答辩委员会的好评,我就修改我的硕士论文,并投稿国内顶级学术期刊《心理学报》,历经手抄修改稿7遍后,就在我满怀希望的时候,最终被拒绝了。尽管如今回头看,我觉得学报的严谨治学作风培养了我、锻炼了我,也提升了我的抗挫折能力;但换成当时的我,简直就是当头棒喝,让我怀疑人生选择、怀疑自己。王老师在《心理学报》发表过许多论文,我带着沮丧的心情求教王老师,问他:我是否适合做学问?是否需要改行?王老师坚定地回答,“小龙,我看你行!”正是王老师的鼓励让我走出了误区,重拾起信心,在心理学的学术道路上走到今天,我和我的学生后来在《心理学报》发表了许多论文,感谢王老师!

受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师生的信任,让年青的我做了当时心理学系的副主任,协助刘华山教授(主任)发展心理学学科。当时,心理学专业只有一个普通心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面临人才匮乏、设备陈旧、场地狭小、办学资金严重不足的窘境,对于责任心极强的我,为了不辜负老师和同事们的信任,想大干一番,可是这种局面对于当时的我,非常茫然,不知如何下手。自然,我又想到了王老师。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敲开了王老师家的大门,提着一点水果,讨教王老师。王老师和师母让我坐下,给我说:“以后不要带东西,有困难你就直接过来!”我心里非常温暖。我陈述了困难和挑战,感到一筹莫展,王老师给我仔细分析国内心理学的学科格局,引导我看看能否独辟蹊径,走特色之路。现在看来,即战略管理中的差异化竞争。生理心理学北大心理系、中科院心理所强;发展和教育心理学北师大、华东师大,甚至华南师大都很强;普通心理学北师大、西南师大(现在并入西南大学)、北大比较强;工业心理学杭州大学心理系(现在归入浙江大学)非常强;心理学史南京师大很强,——。分析下来,我们的历史积淀和人才储备、区位优势好像都没有办法和兄弟学校竞争,但是,经王老师指点,走特色之路一直在我心里萦绕。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讨论,最终我们集体决定:以刘华山教授的学科专业——教育心理学为中心,围绕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咨询(后来叫心理辅导)创品牌。一来有社会需求而其它学校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二来预防为主或纳入心理健康教育,是师范院校的优势,三是有相关的学术带头人举旗,可以凝聚力量。后来在刘华山教授的指导下,我拿出了一个华中师大心理学科的五年学科发展规划,很长一段时间,这个规划都是指引心理学学科建设的纲领。谢谢王老师的指点迷津!

上个世纪90年代,教育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制约了心理学科的发展,必须办班创收以解燃眉之急。可是,在学科没有足够的社会影响力,教师师资严重不足,研究生招生指标很少的情况下,不具备办学条件。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干起来再说。虽说当时招生规模小,只有近十人,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没有规模效应,开支很大。那个时候,许多青年骨干教师都在外校“充电”,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有一次排课,没有老师,怎么办?我又想起了王老师。但是,当时的课时费只有每天20元,对于资深的、70多岁高龄的王老师,我真是开不了口;到他家里聊天,聊了很久我都没有进入主题,因为太难为情了,可是学生等着上课,怎么办?临走时,他觉得我好像有话没有说完,就问我还有没有什么事?我只好说了,王老师的原话是:“小龙,你不要跟我说钱!你的事就是我的事!!”王老师,您温暖的援手至今都是热的!

王老师离休后,仍然笔耕不止,每当我到他家里聊天,问他在忙什么,他总是说,我在读书、写论文,我想把我的新想法写出来,争取每年都写一两篇文章。天哪,又没有考核、没有任务,他还在把提升自己作为内在的追求,难怪他研究做得好,他是发自内心地喜欢,这让偶尔懈怠、功利的我感到汗颜,大概这也是激发我不断学习、进取的原动力吧!

后来,华中师范大学的心理学科成为中南地区的一块特色招牌,是许多老师们竭力奋斗打拼的结果,但是,没有前辈的播种、浇水、修剪,一定没有今天的兴盛!

王老师,您给我的恩,无以言表,非短短的文字能表达出来!有许久没有见您了,上个月您的高足郭永玉教授办讲座,讲授您的为学为人的时候,还看到您在看PAD的情形,您这么匆忙离开我们,非常突然!

感恩有您,王老师!!!您一路走好!

                                  2023年1月13日于名都花园

华中科技大学  龙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