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理论心理学家、教育家、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离休教授、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王启康先生,于2023年1月13日在深圳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9岁。
王启康先生1924年12月出生于河南省镇平县。1930年8月至1944年8月先后在河南省镇平县袁营村小学、河南省内乡县天昭寺宛西联合中学、内乡县开封高中学习。1944年至1947年先后在河南省镇平县镇南小学、城泰院小学以及镇平县中学担任教员,期间还曾在河南大学医学院法律系学习。1949年1月进入位于河南省开封市的中原大学政治学院学习,1949年5月至1950年10月在中原大学政治学院、教育学院担任辅导老师。1950年10月至1952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研究生班学习,主要由苏联专家授课。1952年8月至1953年12月,在华中师范学院教育教研室担任教员。1953年12月至1955年7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师进修班学习。1955年8月至1980年9月在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系担任讲师,1980年9月至1983年7月在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系任副教授,担任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常务理事。1983年9月任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系教授,并担任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常务理事。1994年离休。
王启康先生是我国心理学、教育学卓越开拓者和建设者,2009年获中国心理学会认定的首批“心理学家”称号,2011年荣获“中国心理学会学科建设成就奖”,2016年荣任中国心理学会会士。他曾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心理学会理事长。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他一直作为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科和湖北省心理学界的带头人活动在中国心理学界,在心理学教学、基础心理学硕士学位点建设和湖北省心理学会的工作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是华中师范大学和湖北省心理学科的主要奠基者和创建者之一。
王启康先生心怀“国之大者”,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中国心理学事业和教育事业。他在理论心理学和心理学史领域卓有建树,在心理学方法论、心理学基本理论、中外心理学史和心理学具体问题等方面常年精耕细作,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心理学中若干重大的理论问题进行原创性地研究,其丰硕的学术成果体现出独到的理论眼光、缜密的思维逻辑和深厚的学科情怀,在我国学术界享有崇高声誉。
关于心理学方法论的研究,他明确提出了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应该遵循的三个指导原则,即独立性原则、最大包容性原则和发展原则,并就这些原则的依据和贯彻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关于心理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如关于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问题的研究,他从人的心理生活的多种矛盾中找出了三种不同层次的矛盾,即心理过程中的矛盾、活动的动机与完成活动的能力的矛盾和个性心理结构中的矛盾。关于心理生活的分类问题的研究,他把基本心理过程归结为认识和情感两个方面,而把意志看作由二者结合而成的复合物。他还从人的个性的本质特点出发,遵循个性心理特征形成和变化的内在规律,把个性心理特征分为广义的性格与广义的能力两个方面。关于心理生活的内部统一问题的研究,他提出第一是心理生活中本质与现象的统一,第二是心理动作与心理内容的统一,第三是心理活动过程与心理生活领域的统一。
关于中外心理学史的研究,王启康先生主张通过从历史上的重要心理学家那里,广泛地批判吸收关于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生活的事实材料、具体心理规律甚或心理学理论体系的思想遗产,来促进和丰富我国心理学事业的健康发展。在西方心理学史研究方面,涉及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心理学史上的意动和内容之争、詹姆斯的自我理论、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行为主义与新行为主义、弗洛伊德的社会文化理论以及超个人心理学等。关于中国心理学史的研究,他认为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而宝贵的心理学思想,因而必须对之进行深入挖掘和整理,并提出了挖掘和整理的过程中必须牢记和掌握几条指导性原则,并在接近90高龄的时候写出了有关王阳明心学的长文。
关于心理学具体问题的研究,作者对心理学具体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内容涉及情感规律、道德自我、社会报应、直觉理论、需要的分类与发展、意识的真实性与现实性、自我意识及其与自我的关系、灵魂问题、无意识心理活动、宗教需要以及教育主体性等多个方面,不仅对心理学理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现实生活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王启康先生关于理论心理学的探讨可集中见于先生的代表作《格心致本——理论心理学研究及其发展道路》一书。在他所有公开发表的成果中,有三分之二以上是晋升教授之后发表的,有三分之一以上是离休之后发表的。他的每一篇论文都是其独立思考、深思熟虑的产物。他一直都是集中围绕心理学理论问题在思考、在探索,对一些同一主题都是一论再论,体现了他对这些问题思考的深刻性;对一些相似主题则不断地往前推进,体现了他对这些问题思考的连续性。
王启康先生在深耕学术的同时,还始终关爱学生,循循善育,注重言传身教,深受师生尊敬和爱戴,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心理学专业栋梁之材。他心怀坦荡,守正不阿,为人谦和,和若春风,“唯物辩证格心致本批判吸收求真不息,温柔敦厚守中持正化育英才为善不止”,是王启康先生心理学人生的形象写照。
王启康先生的一生,既是立言的学者,也是立德的教育者,既有扎实学识,又有仁爱之心。他数十年来勤勉治学,淡泊名利,严谨认真,为人谦和,积极乐观,无私敬业,始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他是一位好党员、好同志,是一位令人敬重的师长,他对学术和教育事业不懈追求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风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缅怀!
斯人已去,德泽永存!
王启康先生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