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English

打造心理学人才培养重地

科学研究重器、社会服务重镇

立心 明理 好学 笃行

凝心聚力 争创一流

刘华山

研究领域: (1)教育心理学;(2)学校心理辅导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男 汉族 1944年8月出生于湖北黄梅
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 心理学系主任
中科院心理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兼职博士生导师
1962 - 1966年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1979 - 1982年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1985 - 1986年 前苏联教育科学院普通与教育心理研究所进修

教育心理学    学习理论    心理统计学    多元统计及其应用    心理测量    心理研究方法     结构方程模型

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统计与测量分会常务理事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科院心理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兼职博士生导师

国家教委高等学校理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995-2000)

《教育研究与实验》副主编

主持项目

主持:少年心理健康制约因素及其对策的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类),2002-2005。

主持:湖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教育部基教司,2002-2004。

主持:师范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教育部师范司,1998-2001。

主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与教育对策研究。教育部"九五"规划项目,1997-2000 。

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现状与对策研究》之子课题《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目标现状及对策研究》,2006-2010.

主持:国家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项目编号:2006FY110400)之子课题“社会/情绪/行为领域指标体系研讨、积极行为与问题行为及关键环境变量测查工具编制” 2007 -2008年。

主持:班级为本的学校心理辅导工作模式及中小学生重点心理问题研究(教师教育创新平台子项目),985教师教育创新平台项目。

参与项目

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我国青少年危险行为的评估、预警与干预示范研究”(主持人:江光荣)

     

刘华山:我读《林崇德口述历史》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4,447-448.

龚少英、徐先彩、刘华山:英语句法意识、阅读理解监控与背景信息利用的关系。心理学探新,2010,30(3),34-38.

李晔、刘华山:中小学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及问卷编制。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9(4),107-111.

程建伟、刘华山:中小学生互联网使用偏好问卷的编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5),625-627.

程建伟、刘华山:中小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0,15-17.

程建伟、刘华山、黄国辉:中小学生信息技能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10,5,102-105.

吴鹏、刘华山:家庭体罚的界定、心理学解释及研究局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2),228-229.

刘华山:国外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目标概览及启示。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1,66-72.

刘华山:试论心理健康之本,教育研究杂志(台湾)2005,9月,第11期。

Shen Lie-rong, Liu Hua-shan:Gender effects on the activation of Parent-child attachment,第29届国际心理学大会文集2008.7.,SSCI收录。

Liu Hua-shan: Construc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undergraduate  adaptability inventory”,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文集,2004.北京, SSCI收录。

Liu Hua-sha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elf-consciousness and mental health,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文集,2004.北京, SSCI收录。

崔静静、魏谨、汪海燕、刘华山:1例提高残疾人心理健康水平的团体咨询。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 17(11),1405-1407.

郑应霞、刘华山:大学生成就目标定向_完美主义与学业自我妨碍的关系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5),588-590.

龚少英、刘华山、郭永玉、谷传华:基于建构主义的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尝试。高等函数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12),98-99.

刘华山:关于高中生自尊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5,43-47.

程建伟、刘华山:现实疗法及其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思想教育研究,2008,7,63-65.

程建伟、刘华山:中国文化对心理辅导过程的影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1),79-81.

程建伟、刘华山、梁晓燕: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小组辅导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14(3),111-113.

程建伟、刘华山:互联网使用:促进还是抑制青少年思维发展。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5,51-56.

沈烈荣、刘华山:人际控制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其增龄变化。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1),2215-2217.

沈烈荣、刘华山、徐云,大学生的同伴依恋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性别角色效应,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第16卷第2期。p181-182。

沈烈荣、刘华山、徐云,亲子依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性别效应,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8年第17卷第2期。p165-167。

沈烈荣、刘华山:成年人控制圈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3),255-257.

李晔、刘华山:中小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及问卷编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 4,88-94.

刘泽文、宋照礼、刘华山、田宝:计划行为理论在求职领域的应用与评价(综述)。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2),118-120.

刘泽文、刘华山、张建新:青少年早期职业不确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心理科学,2006,29(1),198-200.

刘泽文、宋照礼、刘华山:求职行为的心理学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06,14(4), 631-635.

李晔、刘华山:问卷调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办法。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2,61-64.

张春梅、刘华山、郭立峰:我国研究生心理健康研究述评。医学教育探索,2006,5(4),381-382.

刘华山:教育观念更新-有效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河南教育,2000年第1期。

刘华山:心理辅导的专业化与实效性,河南教育,2004,3,8-9.

刘华山: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标准的思考。河南教育,2006,5,36-37.

刘华山: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1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2002.5全文转载。

刘华山:心理辅导中的支持与挑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0年第4期。

蒋京川、刘华山:中学生成就目标定向与班级动机氛围、学习成绩的关系。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2(4),78-81.

陈菊珍、刘华山: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现状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2,65-69.

蒋京川、刘华山:中学生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策略、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56-61.

蒋京川、刘华山: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策略、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综述。心理科学,2004,27(1),168-170.

张爱卿、周方莲、刘华山:责任归因、幸灾乐祸与帮助意愿的关系。心理科学,2004,27(1),2-4.

王中杰、刘华山:校园欺负中的欺负/受欺负者和旁观者群体研究综述。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1,92-96.

张爱卿、刘华山:人际责任推断与行为应对策略的归因分析。心理学报,2003, 35(2),231-236.

张爱卿、刘华山:责任、情感及帮助行为的归因结构模型。心理学报2003, 35(4), 535-540.

张爱卿、刘华山:行为责任归因与批评程度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3, 1-5.

刘华山:维果斯基对教育心理学的贡献。教育心理研究,2003,3,34-39.

龚少英、刘华山:中学生阅读理解元认知的发展研究。心理科学,2003,26(6), 1129-1130.

张爱卿、刘华山:人际责任归因与助人意愿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4, 1-5.

刘华山:心理健康概念与标准的再认识。心理科学,2001,24(4),481-482.

张爱卿、刘华山、刘玲玲:“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2,28-32.

郑晓边、刘华山: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与干预。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3,44-49.

李晔、刘华山:教师效能感及其对教学行为的影响。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1,50-55.

刘华山:心理健康与学校心理辅导的研究,载《当代中国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刘华山:《学生心理素质特征与结构》,《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年第3期。

刘华山:台湾学校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研究,1996年第 1期。

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与高师心理学教学改革。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3,39-41.

何进军、刘华山:10~14岁优差生的认知策略及发展研究。心理科学,1996,19, 189-195.

刘华山:社会变革中的中国人育子观念初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4,32-38.

刘华山:“希望教育”的心理学依据。教育研究,1994,10,72-75.

刘华山、龙立荣、江光荣:全国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与教育学术研讨会综述。教育研究,1994,7,68-70.

刘华山:试论学校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的区别与联系,人民教育,1994年第10期。

刘华山:教育实验中的控制及其设计举例。教育研究与实验,1988,2,56-60.

刘华山:关于“概念及其掌握”的思考。教育研究与实验,1987,1,15-21.

2009年获华中师范大学“桂苑名师”称号。

2009年华中师范大学“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

2004年获“湖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2001年主编的《学校心理辅导》获华东地区优秀图书一等奖、安徽图书奖二等奖。

2001年获华中师大第三届桂子山“学生科研园丁奖”。

1997年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993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三等奖。

1989年获“湖北省优秀教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