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心理学院2005年才正式成立,历史可谓短暂,但是短短十年不到的时间,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重要学科发展平台的学院,这与院长周宗奎密不可分。
文/田媛
“你们不能满足于学好心理学,更要有意识的去运用好心理学,如果你自己都不用,又怎么要求别人来用?”几乎对每一届学生,周宗奎都会提出这样的期许。他这样勉励学生,也一直这样要求自己。
1981年,周宗奎考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专业,至今已经在心理学专业领域践行30余年。“在那个年代,很少有人报考心理学,我也是阴差阳错,才来到心理学专业”,周宗奎如此回忆自己当初与心理学的结缘。如今,心理学专业已经由原来的“冷门”变成大家争相投考的“大热门”,但是,周宗奎仍常常为国内心理学影响弱小的现状而忧心忡忡。因此,他一直致力于心理学的研究、教育和推广。
“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我们不能关起门来搞研究,你发表再多的论文但是不能为社会所用,那又有什么意义呢?”周宗奎经常跟学生这样讲。采访期间,他正在带领心理学院的教师和一批中小学的一线心理老师编撰湖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材。时间紧、任务重,他为此经常审稿到凌晨。看到满脸倦容的他,问起会不会太辛苦,他说“有这么好的一次机会可以让我们用心理学知识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做点事儿,这点辛苦不算什么!”
诙谐亲切的教育者
周宗奎是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他同时还担任湖北省人大常务委员。虽然繁重的科研工作和行政事务让周宗奎异常的忙碌,但他从来没有放松过自己的教学工作,一直坚持给本科生和研究生上课。他讲课视野开阔、风趣幽默,深受学生的喜爱,这不仅是因为他课堂上轻松幽默的讲课风格,更是因为他在为人师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赤子情怀。
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周宗奎敏锐地意识到,硕士、博士生由于不像本科生一样拥有固定的班集体而经常产生心灵上的失落感。为此,他在心理学院创造性地组建了“发展之家”,并将其建设成为发展心理学方向研究生的大本营,在这里,学生们可以在生活上互相帮助,可以在学业上相互促进,这就大大增强了他们的集体归属感和责任感,也为他们更好地在学术领域有所建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感兴趣的领域,必须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去挖掘。”“你们在这个年龄阶段最重要的发展任务是实现自我同一性,这需要你们付出艰辛的努力,会经历一段时间的挣扎,而最终的收获一定不会是某天早晨醒来听见鸟叫、闻见花香那么肤浅。”这些他和学生在一起时不经意说出的话语,听似简单,仔细琢磨却觉意味深长。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可能正是在这样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中,周宗奎的学生都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几年来,从“发展之家”走出去的成员,无论在工作岗位上,还是在学术研究上,都有着优异的表现,一批学生在国内外心理学界也逐渐崭露头角,成长为小有名气的青年心理学工作者。
心理学知识的践行者
在国内心理学界,一提到儿童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研究,人们很容易就会联想到华中师范大学的周宗奎和他的团队。周宗奎在博士学习期间师从于我国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这段学习经历让他坚定地将儿童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研究确定为自己的主攻方向,他的以博士论文为主体内容出版的著作《儿童社会技能的发展》曾获得国内多个心理学奖项。
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周宗奎一直围绕儿童青少年社会性发展主题进行潜心研究。在儿童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研究领域,长时间纵向数据的收集一直是研究者心目中的高地。到现在为止,他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已经积累了持续10多年的儿童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纵向数据,建立起了国内一流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纵向数据库,并且基于这一丰富的数据库资源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依托于这么多年来长期、深厚的学术积累,2013年,周宗奎及其团队成功申请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青少年儿童人格发展基础性数据库构建研究”,现正全力以赴致力于建设更大更全服务性更广的数据平台。
此外,近年来,他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科技部重大支撑项目等十余项;与美国孟菲斯大学、美国芝麻街儿童研究中心等有多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出版个人专著7部,主编中小学教材5部;在JPCS、“心理学报”等重要国际、国内权威期刊发表,被SCI、SSCI收录的论文100余篇。他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丰富和深化了儿童社会性发展特别是同伴关系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对中国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咨询和实践指导。也正因为他的丰厚成果和对社会的贡献,2009年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同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2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教师。
在完成学术研究的同时,周宗奎从来没有忽略过心理学知识的实践应用。“既然研究的是儿童青少年的发展心理,那就必须真正深入地了解他们,而不能将心理学的知识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而应该亲身践行。”这是他一直秉持的观点。因此,他要求自己的学生去调研的时候,不仅要做到收集数据的详实精确,更要学会如何与孩子打交道,如何学会跟孩子们进行沟通。既然大家学习的是有关人的知识,就应该主动地将这些知识应用于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实践中去。
秉承着这样的信念,周宗奎积极关注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组织心理学院师生积极参与地震灾后心理援助工作,特别是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研究。而作为湖北省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他也同样心系中国当前的教育问题,先后提出议案关心精神健康立法、精神疾病人群的社会管理和保障等多项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华师心理学院2005年才正式成立,历史可谓短暂,但是短短十年不到的时间,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重要学科发展平台的学院,这与院长周宗奎密不可分
心理行为前沿的追求者
2010年,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该实验室主要依托于心理学院建设,是华师仅有的三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之一。作为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主任,在实验室的申请和建设过程中,周宗奎非常好地展现了其作为多学科“跨界者”的优势。
华师心理学院2005年才正式成立,历史可谓短暂,但是短短十年不到的时间,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重要学科发展平台的学院,走过了一条真正的跨越式发展之路。这一切成绩的取得,都与院长周宗奎的宽阔视野和学术敏锐性密不可分。熟悉周宗奎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非常Open的人,新颖、前沿的研究课题总是能够激发他浓厚的兴趣。
虽然一直潜心研究儿童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但是当新兴的网络时代到来时,周宗奎敏锐地关注到了网络作为一种生活和成长环境可能给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为此,他准确地捕捉到了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研究的巨大发展前景。
但是,仅仅依靠心理学单一学科的力量,想要成功申请到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充分发挥心理学作为交叉学科的优势,充分整合好计算机科学、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等相关学科的优势。
周宗奎克服了这些挑战。在他的带领下,经过近三年的建设,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已经成为国内网络心理学研究领域名副其实的学术“高地”,并且也正发展成为国际网络心理学领域一支越来越有影响的力量。
生活中的周宗奎有着工作时候的大气和沉稳,也会更多一份率真和平和。他是工作中的拼命三郎,同时他也热爱生活,更懂得如何享受生活,你可以看到他在运动场上的汗雨挥洒,也能听到他对各种文化的侃侃评论,还有他兴起时讲那些“当年的故事”。有时候他安静中会带着一抹学者的书生气,有时候他会敞开胸怀爽朗欢笑像个大男孩。
在今年开年的学院大会上,他在讲话中首先分享了美国心理学大家在职业生涯回顾中的一篇文章:“若干年后当我们有一天停下脚步回头望望走过来的这一生,不管自己有多少研究成果随着时间的流逝终将被遗忘,最有意义的是在这一辈子中因为我们所从事的事业而给我们带的所有快乐,因为这份事业我们有过对顶峰的追求、有了所有人为了共同目标的忘我奋斗和在奋斗中结下的信任和情谊,也是因为这份事业让我们有了好的生活、有了幸福家庭,所有的这些幸福和快乐才是人一生中最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