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English

打造心理学人才培养重地

科学研究重器、社会服务重镇

立心 明理 好学 笃行

凝心聚力 争创一流

华中师大春雨服务队赴遵义开展青少年心理辅导社会实践

编辑:                    审读人:                     时间:2025-07-31


7月6日至14日,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春雨服务队遵义分队赴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和平学校,为该校特殊青少年群体开展了为期9天的实践服务活动。和平学校是一所对罪错未成年人进行干预矫治的专门学校。针对该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成长需求,春雨服务队遵义服务分队以心理健康服务和素质拓展等为主要内容,旨在通过专业心理学方法,助力学生提升心理素养与社会适应能力。

“心育”课程:用专业唤醒沉睡的“表达欲”

“针对这类特殊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我们的课程设计必须兼顾科学性与实用性。”春雨服务队队长李浩介绍,实践队师生结合心理学专业知识与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精心开发了五门结构化心理健康活动课程,内容涵盖自我认知探索、人际沟通技巧、环境适应策略等核心主题。为确保课程质量,这些课程在实施前经过了多次研讨、试讲与修改。“每个活动环节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可能出现的反应。”徐欣怡表示,课堂上学生们展现出了浓厚的参与兴趣,能够专注聆听讲解并积极投入互动。 

图为春雨服务队队员柯舒恬给学生们上心理健康课。王政锠 供图   

柯舒恬在课程中巧妙融入“预言-想法-感受-行动”的认知观念引导,通过理论讲解与活动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认知对行为的影响。在“星星预言”环节,她组织学生将自己的理想与期许认真书写在星星卡片上,并张贴于“希望墙”,以此激励学生树立目标。一位学生在活动后坦言:“当我把写有梦想的卡片贴上去时,心里确实有种踏实的感觉,好像未来有了一点方向。”

音乐疗愈课上,王添宝播放的钢琴曲刚响起,就有个男孩低下头抠指甲。他没有催促,而是递去纸笔:“把听到的声音画下来就好。”十分钟后,男孩推来一张画着漩涡的纸,轻声说:“像我心里乱乱的感觉。”这个瞬间,让王添宝突然明白:“他们不是不愿表达,只是需要找对语言。”他引导学生在聆听过程中记录所思所想,并鼓励他们将这些感悟编织成故事分享,这正是活动的初衷。

图为实践队成员王添宝带领学生们做音乐疗愈活动。王政锠 供图

       团体心理辅导课的“自画像”环节最令人动容。有个女孩画了只蜷缩的刺猬,说“怕扎到别人”,队员们没有评判,而是轮流分享自己的“小刺”——“我脾气急”“我太敏感”。在队员们营造的团结真诚的氛围下,学生们逐渐敞开心扉,分享个人的经历与真实想法。同伴间的积极关注与回应,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强大的社会支持力量。一位学生在活动结束后反馈,这次经历让他感到惊喜与感动,不仅更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内在力量,提升了自我价值感,也增强了面对过往经历、积极规划未来的信心与勇气。

素质拓展:让协作融化隔阂的“坚冰”

7月6日至8日,实践队针对该校学生开展刘主题团体素质拓展活动。活动依托心理学专业方法,通过一系列结构化团体游戏,着力提升特殊青少年群体的团队协作能力与心理韧性,同时帮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放松身心,舒缓紧张情绪。

7 月 6 日下午的操场,被彩色气球炸响的脆响点燃。男生班的“踩气球”游戏里,起初互相推搡的少年们,渐渐学会了护住队友的气球;当最后只剩两个气球时,他们突然停下动作,相视一笑——这个未分胜负的结局,让旁观的队员王子怡红了眼眶。

这场以 "素拓拾星光" 为主题的素质拓展,藏着心理学的巧妙设计。“疯狂的字母”游戏要求用身体拼出“团结”二字,平时总独来独往的小峰(化名)主动蹲下当“横”,让队友踩在自己背上完成“竖”的造型;“无轨电车”环节,五人并排踩着绑在一起的木板前进,一次次摔倒后,有人喊出“左脚踏时喊 ‘一二’”的诀窍,最终全员同步穿过终点线。

 

图为同学们在挑战“无轨电车”游戏环节。王政锠 供图  

女生班的“金字人塔”挑战更显温情。八个人要同时站在三张A4纸上,试了七次都失败时,有个女孩突然提议:“我们抱在一起试试?”当她们手臂交缠形成稳固的三角,脚下的纸张纹丝不动——这个瞬间被镜头定格,后来成了实践队相册里的“镇馆之宝”。

“以前觉得他们难沟通,其实是没找对打开心门的钥匙。”队员徐欣怡在日记里写道,有个总低着头的女生,在设计队旗时突然说“用向日葵吧,向着光长”,那一刻她突然懂了:“每个孩子心里都有颗种子,只等一场合适的雨。"

本次素质拓展通过体验式活动融化了学生之间的隔阂、强化了团队凝聚力。春雨服务队将心理学专业理论与实务训练相结合,为特殊青少年群体构建了积极的发展情境,以实际行动践行“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为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注入了专业力量。

红色研学:以初心照亮前行的“征途”

7月9日,春雨服务队遵义分队在队长李浩的带领下前往遵义会议会址,开展了一场富有教育意义的红色研学活动。

遵义会议陈列馆从多个维度向队员们展现了长征的伟大历程和遵义会议的关键地位。队员们通过图片资料、文字、历史物件等一系列珍贵史料和多媒体展示,深入了解了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从湘江战役的惨烈,到四渡赤水的机智,再到飞夺泸定桥的英勇,每一段故事都让人心潮澎湃。震撼人心的革命故事,承载着先烈们坚定的信念和火热的激情,那份不畏艰险、勇于牺牲、坚定信念的品质,深深地烙印在了每位队员的心中。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遵义会议陈列馆。王政锠 供图 

这场“寻踪探迹,对话先辈”的研学活动,让历史有了温度。队员们抽取不同参会者的身份卡,在全息投影剧场里“亲历”1935年的那个冬夜,在“红军用过的草鞋”展柜前驻足沉思。“以前课本里的‘坚定信念’,此刻具像化了。”李森亚说。

随后,在紧张热烈的历史知识问答环节中,队员们积极答题,在互动中深化了长征途中关键地点相关知识的了解,也对遵义会议这段关键党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记忆,现场学习氛围浓厚。

通过此次红色研学活动,春雨服务队的队员们深入学习了遵义会议精神和长征精神,汲取了红色精神的力量。队员王添宝分享道,“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不仅能极大地激发队员们的主动探索精神,更拉近了我们与历史的距离,有效促进了知识的深度内化与情感共鸣”。

 

图为实践队全体成员在遵义会议会址前合影。王政锠 供图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牛更枫表示,“春雨服务队此次遵义之行,不仅是一次爱心的传递,更是将心理学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深度融合的创新尝试。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助人自助’的心理学理念,用专业力量为特殊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之路点亮了希望之光,也彰显了青年心理学子的责任担当”。

       转自《中国青年报》,原文链接:https://ugc-s.cyol.com/share/mp/articles/2025-07/31/content_4NBjU0wzZ.html?mp=true&share_time=1753935836

撰稿人:王政锠  李森亚

审读人:丁玉斌  钟绍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