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
活动理论(Activity Theory)起源于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Lev Vygotsky)的文化历史心理学。该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强调人类活动的系统性和社会性,关注活动主体、客体与工具、规则、共同体及其劳动分工之间的动态关系。近年来,活动理论在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社会学、人类学和语言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展现出强大的解释力和影响力,成为跨学科研究的重要理论框架。随着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活动理论在新时代背景下展现出新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本次会议旨在汇聚亚洲地区活动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围绕“数智时代活动理论与拓展性学习”这一主题,开展跨学科的深入探讨,推动活动理论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发展,为教育变革和人类学习提供新的理论支持和实践路径。
一、会议名称
《首届亚洲文化历史活动理论会议:数智时代的学习与发展》
二、会议主题
数智时代活动理论与拓展性学习
三、主办方
中国心理学会网络心理专业委员会
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日本活动理论研究学会
四、承办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五、协办方
湖北省心理学会
六、名誉主席
刘华山(华中师范大学)
七、执行主席
周宗奎, 洪建中(华中师范大学)
Katsuhiro Yamazumi(日本关西大学)
八、组委会
主任:孙晓军, 马红宇
副主任:赵庆柏
成员:刘思含,刘方圆,洪伟,王静,涂艳,胡静涵,周璇
九、会议时间
2025年5月24-25日
十、会议地点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南湖校区综合楼)
十一、研讨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
1. 心理工具与人的发展
2. 教育中人机关系的重构
3. 互联网-AI与拓展性学习
4. 教育变革的能动性
5. 共享客体的构建
6. 集体智慧的发展
7. 教育中的跨学科融合
十二、报告嘉宾
(一) 重点报告
Katsuhiro Yamazumi (日本关西大学) | How do high school students use the triangular model of an activity system in creating their community-based projects?: A Change Laboratory intervention in a Japanese high school |
魏戈 (首都师范大学) | 拓展心智,赋能未来:教师教育中的数字化变革实验室中的变革能动性 |
龚少英 (华中师范大学) | 生成式AI与逻辑学习和创造 |
洪建中 (华中师范大学) | 新时代教育合作创新中共享客体的构建 |
(二)主题报告
Michiko Tomizawa (横滨艺术设计大学) | The possibilities of inquiry-based learning: An activity-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Japanese elementary school curriculum guidelines on the “Period for Integrated Studies” |
Naoyuki Yamada (关西大学) | 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of online Change Laboratory: A perspective from fourth-generation activity theory |
Yang Chen (关西大学) | 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in children’s Language Learning: Insights from Change Laboratory data at S Elementary School |
吴刚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变革实验室的理论及应用模型探索——基于中国本土案例的研究 |
秦丽莉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生成式人工智能调节下英语学习者记叙文写作修改的情感体验研究——读后续写教学的Q方法研究 |
李伟 (华中科技大学) | 如何激发教师学习共同体变革能动性:基于拓展性学习理论视野 |
唐云 (华中师范大学) | 自我调节学习支架对小学生在线学习活动的作用 |
马颂歌 (上海师范大学) | 隐藏空间中的民办高校教师变革能动性: 基于S大学的个案分析 |
黄菊 (西南大学) | 基于诊断测评的高中英语教师写作评价研究 |
孟宇 (华中师范大学) | 教育家精神之“活的传统”及其现实表征——基于88位教育家传记的分析 |
方雪琴 (南昌大学) | 如何建立共享目标以提升大中小学合作?基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的视角 |
肖灿 (华中师范大学) | 人工智能引导下的共享客体构建:在线协作学习中互动模式的探索 |
高芳芳 (华中师范大学) | 研究生课程项目团队拓展性学习过程的认知网络分析 |
十三、质性研究圆桌会议
毛齐明、黄菊、洪建中、谷传华、朱旭 (嘉宾)
十四、参会对象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育学院、人工智能学部及外语学院等相关部门师生,以及国内外对新时代活动理论与拓展性学习研究和应用感兴趣的研究人员和教育实践者。
十五、会议报名
请有意参会的人员于2025年5月22日前将报名信息(姓名、单位、联系方式、参会意向)发送至会议邮箱:cyberpsylab@ccnu.edu.cn。会议不收取注册费,参会人员交通及住宿自理。其它安排详见后期通知。
十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027-67865782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2025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