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English

打造心理学人才培养重地

科学研究重器、社会服务重镇

立心 明理 好学 笃行

凝心聚力 争创一流

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2021年学术大会在长江大学成功举办

编辑:                    审读人:                     时间:2021-11-18

11月13日至14日,由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与长江大学联合主办,长江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和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心理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2021年学术大会在长江大学(湖北荆州)云端召开,本次学术大会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21年度重点会议,是我国社会心理学领域的重要会议。本次会议主题为“社会心理学的中国话语与国际影响”。

开幕式由长江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杜国锋教授主持。大会名誉主席、中国心理学会原理事长南开大学乐国安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现任理事长华南师范大学李红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候任理事长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国祥教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现任会长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张建新研究员,中国心理学会原理事长浙江大学沈模卫教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原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许燕教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前任会长南开大学汪新建教授,大会主席、社会心理学专委会主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候任会长华中师范大学佐斌教授,专委会前任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刘力教授、专委会前任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所蔡华俭研究员、专委会前任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崔丽娟教授、以及北京大学苏彦捷和谢晓非教授、湖南师范大学钟毅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辛自强教授、浙江大学郑全全和周欣悦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戴健林教授、武汉大学钟年教授和全体专委会委员,长江大学校长冯征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大会开幕式。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及相关实践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大会开幕式主会场云端访问人数达2.7万余人,云端总参会人员超过6.2万人。

大会开幕式长江大学主会场

开幕式上,大会名誉主席乐国安教授首先致辞。他认为大会开幕恰逢十九届六中全会顺利召开,这对于我们学习党的全会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指出立足新时代,社会心理学要借助多元研究方法,做“接地气”的研究、扩大学科的社会影响力,为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贡献力量。中国心理学会现任理事长李红教授对我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并指出青年学者是建设心理学强国的中坚力量,并呼吁更多青年学者为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的心理学而努力奋斗。中国心理学会候任理事长赵国祥教授用 “有环境”、“有政策”、“有基础”高度概括了我国社会心理学繁荣发展的原因,并倡导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体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现任会长张建新研究员强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创造性地提出能够解释中国现实的社会心理学概念和体系才能形成具有中国气派的社会心理学。

大会名誉主席乐国安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现任理事长李红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候任理事长赵国祥教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现任会长张建新研究员分别致辞

大会主席、社会心理学专委会主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候任会长、华中师范大学佐斌教授致开幕辞,对参加学术大会的领导、嘉宾、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对长江大学领导和师生、中国心理学会及兄弟专委会以及所有参会者表示衷心感谢!他围绕“心系中华,放眼世界,实现社会心理学的中国话语和国际影响双提升”主题,回顾了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密切关系,从“名正”、“讲理”、“言美”三个方面指出了新时代中国社会心理学发展与创新的方向。

大会主席、社会心理学专委会主任华中师范大学佐斌教授致开幕辞

长江大学校长冯征代表学校向出席会议的领导、嘉宾、专家学者表示诚挚欢迎,并对各位专家学者长期以来给予长江大学心理学科发展的指导帮助表示衷心感谢!长江大学高度重视心理学科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建了一支活跃于中部地区的学术力量和服务团队。最后,冯校长诚邀各位学者待疫情结束后亲临长江大学,展开学术交流,提出宝贵意见。

长江大学校长冯征致欢迎辞

大会特邀10位享誉国内外的知名教授围绕“社会心理学的中国话语和国际影响”从不同的研究视角作主题报告:华南师范大学李红教授的《人的本质与心理学研究》、北京大学苏彦捷教授的《社会规范理解与第三方惩罚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刘力教授的《大变局时代的社会心理学》和浙江大学沈模卫教授的《社会信息在工作记忆中的自动加工》、中山大学李桦教授的《大数据技术驱动的社会心态新研究:学术与智库面向》、北京大学谢晓非教授的《利他行为:危机中的应对》、华东师范大学姚琦副教授的《为他人着想的人一定值得信任吗?:社会价值导向对可信度的影响》、华中师范大学李晔教授的《网络闲逛的成因及后效》报告、长江大学张艳红副教授的《社会规范对手机冷落行为的影响》和南开大学吕小康教授的《“获得”必要“感”?政府健康治理能力与居民健康获得感——基于CFPS2018数据的分层线性模型分析》。精彩纷呈的学术研究报告,从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应用实践、社会治理等视角,揭示了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心理与行为现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建议。报告体现了我国社会心理学人立足国情,解决社会发展问题的使命和担当;引领了我国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前沿和方向;深化拓展了我国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内涵和外延,对推动我国社会心理学视野乃至中国心理学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作大会主题报告

本次学术大会还设有7个专题论坛,分别为“社会转型与经济社会心理”、“社会群体印象评价”、“面孔吸引力的曝光效应与适应后效”、“网络中的亲社会行为”、“传统文化心理”、“手机依赖及其干预研究”以及“处境不利儿童青少年的相对剥夺感与心理社会适应”。在“社会转型与经济社会心理”专题论坛中,来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报告人杨紫嫣、朱慧珺为我们展现了社会心理学在经济、教育领域日趋增长的影响力。在“社会群体印象评价”专题论坛中,来自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社会心理研究中心的多位报告人立足中国文化背景,呈现了具有中国话语权的社会心理研究。在“传统文化心理”专题论坛中,几位报告人聚焦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线索,为我们带了一些社会心理变迁的启示。

来自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佐斌教授、李晔教授、王伟副教授、高闯副教授、莫书亮副教授、王福兴教授、温芳芳副教授和十余位本硕博同学参与了此次会议,报告和交流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李晔老师进行了《网络闲逛的成因及后效》大会主题报告,莫书亮老师进行了《新冠疫情负性生活事件与生命意义感:逆境信念和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高闯老师进行了《数理心理学第一公设:事件结构式》的分组口头报告,王福兴老师进行了《别吃它!卡通形象和真人陈词对4-6岁幼儿食物选择的影响》的分组口头报告,王伟副教授对心理健康口头报告分会场进行了主持。佐斌教授和温芳芳副教授主持专题论坛二“社会群体印象评价”,宋仕婕、王晶、杨翠、柯文琳、丁玉和朱健立进行报告,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谭亚莉教授参与评议,共1210人参与了直播与讨论。

此外,大会还设有31个口头报告分组和7个展贴报告组,其中包括“社会认知”、“社会心理服务”、“人际与群际关系”、“文化心理”、“自我心理”、“心理健康”、“决策与消费”和“组织心理”九大主题,共开展了189篇口头报告,展贴报告67篇。如社会认知主题分会场中,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的赵礼研究员在题为《信息过载性抑郁的形成机制及对社会心态的影响》报告中探讨了信息过载抑郁对健康的影响。他认为,为降低信息过载性抑郁,培育积极社会心态,应适当减少社交平台的使用、积极提升个体对过量信息的应对能力。在人际与群际关系分会场中,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的任孟浩在题为《穷人会更加眼红别人吗?稀缺心态对妒忌的作用》的报告中介绍了稀缺心态和妒忌情绪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即资源稀缺的个体在上行比较后会更加妒忌别人,而通过干预控制感可以显著改善这一现象。
14日上午11时40分,大会闭幕式在长江大学现场和云端直播同步开始。闭幕式由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专委会秘书长、中央财经大学辛志勇教授主持。大会主席、专委会主任佐斌教授,专委会委员王伟、温芳芳,长江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党委书记高明成、院长张相乐,副院长张艳红、熊猛等领导或嘉宾参加了现场闭幕式。闭幕式上,张相乐院长宣读了优秀志愿者名单,各位领导或嘉宾为优秀志愿者代表颁奖,张艳红副院长代表承办单位讲话致谢。大会主席佐斌教授致闭幕辞,他对学术大会进行了总结,号召全体社会心理学人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学习中国“长江”精神,弘扬“长江”品格,凝聚“长江”力量,展现“长江”气派,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不忘本来,面向未来,吸收外来”的要求,特别是在“不忘本来”中守正创新,不忘社会心理学的学科之本、中国人社会心理与行为之本、中国社会心理学之本。

 大会主席、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专委会主任华中师范大学佐斌教授致闭幕辞

本次大会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回顾了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专委会的发展史,聚焦社会心理学的重大理论、中国特色、中国品味、中国气派、中国实践等问题进行交流和研讨,展示了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盛景,明确了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方向及其与时俱进的社会使命和历史担当,对推动新时代中国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提升社会心理学的中国话语和国际影响将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