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English

打造心理学人才培养重地

科学研究重器、社会服务重镇

立心 明理 好学 笃行

凝心聚力 争创一流

我院受邀参加首场青少年网络素养公开课

编辑:                    审读人:                     时间:2018-07-15

7月14日,腾讯在北京中国科学技术馆联合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局、教育部新闻中心和华中师范大学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共同启动“DN.A计划”,并开展首场网络素养公开课,并宣布与我院及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建“儿童青少年网络素养研究中心”。我校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王伟军教授受邀出席。

腾讯“DN.A计划”,即Digital Natives Action,意为数字原住民行动,旨在通过与政府主管部门、高校等多方联动协作,为孩子们提供丰富有趣的网络素养课程和学习工具,共同帮助和引导孩子们建立科学健康的上网习惯。“DN.A计划”是腾讯在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一个重要探索和实践,是根据“中央网信办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精神启动的开放项目。

在网络素养公开课上,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DN.A计划”发起人姚晓光提出了倡议——“每周一小时,不插电的陪伴”, 希望孩子们和父母一起约定,每周至少一小时,大家一起放下手机和其它电子设备,看书、玩耍,充分享受一段纯粹的亲子时光。

在公开课上,儿童教育探索者李小萌认为,“网络和电子设备不是洪水猛兽;如果孩子过度依赖电子设备,首先需要改变的是父母;父母永远是孩子的同盟;家里有爱的流动,就不会有网瘾少年。”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波致力于儿童上网行为研究,他介绍总结了儿童数字化成长的特点和规律,建议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的网上生活状况,适当敢于和引导孩子上网,自身在屏幕前做好孩子的榜样,并提倡通过“约定”的形式培养孩子良好的上网习惯,与孩子共同成长。

游戏设计师李涛在现场告诉家长,要让孩子的生活有游戏,但不只有游戏,家长要帮助孩子挑选适合玩的高质量游戏,他认为“内心富足的孩子不会沉迷游戏”。

慕尼黑大学博士心理学家高璇认为,处理好孩子和网络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的陪伴、引领、关注、沟通,才是一个孩子最重要的资源。”她建议父母要作孩子的榜样,和孩子保持沟通,进行高质量陪伴。

呼家楼中心小学校长教育家马骏从学校实践案例分享了在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方面的实践,呼家楼中心小学开展PDC(Project项目—Drive驱动—Create生成)实践过程中,网络成为助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与关键能力形成的重要载体与环境,分享了一批生动的案例,如利用移动互联网搭建智慧阅读系统,为解决北京停车难问题而研发的为你的车找一个家的手机停车APP等。她认为我们应当充分的利用好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不完全是限制与禁止,而应该是引领与信任。

“青少年网络素养研究中心”将关注互联网环境下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开展儿童网络素养及教育的基础研究,研制分级的儿童网络素养评价标准,并根据不同年年龄段的特点,研发分年龄段的青少年课程体系、出版儿童读及配套教师用书,推进网络素养教育进入学校课程体系。

81A29253CAA8E9745861E6D28653539F


IMG_256


C519D3B49C81C0245E8E7B012F263101


45DA9D6A252625D38CC5536AFF0E80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