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心理学院推出AI面试一体机赋能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正迎来智能化、精准化的革新。近日,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正式引入AI面试训练系统,以“AI面试一体机”为载体,为学子打造了一个集拟真面试、专项训练、性格测试、共情训练于一体的智能化就业指导平台。这是继2024年推出近15年毕业生职业画像后,结合五大岗位胜任力模型,推出的又一举措,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有力推动毕业生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精准对标职业画像,训练内容“接地气”

传统的就业指导多侧重于理论宣讲与简历修改,而学生在实战中最需要的面试环节却往往缺乏有效、高频的训练机会。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此次引进的AI面试一体机,其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高度的精准性和实用性。系统内置的“拟真面试”板块,直接对标学院毕业生近年的主要就业方向,精准覆盖了高校心理教师、中小学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师、用户研究员、人力资源(HR)等心理学子从业最为集中的岗位。这意味着学生进行的每一次模拟面试,都是针对其心仪岗位的“实战演习”,能够极大提升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从“技巧”到“心力”,创新构建全链条赋能体系

该平台的创新性不仅体现在岗位的精准匹配上,更在于它构建了一个从“外在技巧”到“内在认知”再到“核心素养”的全链条赋能体系。

即时反馈,锤炼“表达力”:在拟真面试和专项训练中,系统能够对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层次、体态语等进行多维度分析,并提供即时、具体的反馈。

科学测评,深化“自我认知力”:平台融合了专业的心理与职业自测工具,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自己的性格特质、优势短板和职业倾向。

共情训练,提升“沟通软实力”:作为心理学子的专业核心能力,“共情”在任何人际互动密切的职业中都至关重要。该平台独具匠心地设置了“共情训练”模块,通过模拟真实沟通场景,训练学生精准识别他人情绪、理解对方关切并作出恰当回应的能力。这一模块直击心理咨询、用户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等高阶岗位的胜任力要求,为学生增添了不可替代的“软实力”筹码。

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这一尝试,标志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正从传统的、普遍化的“经验驱动”模式,向个性化的、基于实证的“数据驱动”模式转变。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为学子提供了随时可用的“私人面试教练”,有效缓解了他们的求职焦虑,提升了自信心,更是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在新形势下,主动拥抱科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就业的生动实践。它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选才难”的结构性矛盾,提供了一个富有前瞻性和示范性的解决方案。

AI面试一体机现已开放,欢迎有需要的同学提前预约,体验智慧化、个性化的生涯发展与求职指导服务。让我们携手,在“春雨润心”中播种希望,在AI赋能中预见未来!


文字:李  蓓               

图片:程寒冰、王诗雨

审核:丁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