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快速发展,掌握常用实验仪器已成为专业学习的重要基础。为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华中师范大学国家级心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于11月11日—19日举办“心理学常用大型仪器设备操作培训”,面向校内外心理学专业学生开放,共计285人次报名参加培训,参训对象包括校内学生及校外多所高校的师生。
本次培训涵盖近红外功能成像系统、BP脑电仪、NeuroScan脑电仪、Eyelink眼动仪、多导生理反馈仪、经颅电刺激等六类大型仪器设备,课程设置包括理论自学与考核、线上讲授与操作演示、分组实操以及实操考核四个阶段,内容系统、结构清晰,覆盖面广。
11月11日上午9:00, 2025年心理学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系列培训正式开幕。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党委书记连海江致辞,连海江书记指出,本次培训不仅是技能学习,更关乎学生科研基础能力的培养。他强调应在两方面下功夫:一是扎实掌握仪器操作,确保每一步有依据、每份数据有质量;二是将安全意识融入科研习惯,把规范操作视为对个人、团队与科研伦理的共同负责。连书记鼓励同学们带着问题参与、带着能力离开,把培训转化为科研发展的坚实底座,并在今后的课程与研究中持续运用和深化所学。

11月11日-11月13日,培训邀请5位工程师和1名博士生负责相关仪器的理论讲授与实操演示,共举办7场线上专题培训,系统讲解各类大型仪器的原理与操作要点。


理论线上讲授
11月17日——11月19日,通过理论考核的197名同学,根据所选科目和实操安排分组进行操作训练,并在现场接受考核,由8名学生教练进行指导与讲解。最终,共计196人次获得相应大型仪器的准入资格。培训相关资料和操作视频也已上传至培训群,供参训师生后续学习与复习。






本次培训覆盖校内外百余名师生,帮助他们熟练掌握近红外功能成像仪、BP脑电记录系统、NeuroScan脑电分析设备、Eyelink高精度眼动仪、多通道生理反馈系统及经颅电刺激仪等六类大型科研与教学仪器的核心理论、操作技巧及数据分析方法。培训有效提升了师生在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中的能力,推动了科研成果的产出,为学术研究与教育创新注入了新动能。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实验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实验室管理及资源共享与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学生实践学习和教师科研创新的重要平台,也是推动心理学学科发展的核心力量。
编辑:唐登芳
图源:刘亦璠
审读:任志洪、刘威